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• 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
    • 网站首页
    • 组织机构
      组织简介
      机构设置
      地理位置
      市内交通
      在线留言
      联系我们
    • 行业资讯
      公司动态
      业界资讯
    • 业务范围
  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  国家煤矿防尘通风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
      国家矿山安全计量站
      国家易燃易爆气体检测(报警)仪型式评价实验室(重庆煤矿)
      国家烟尘粉尘测量仪型式评价实验室(重庆煤矿)
      煤炭工业重庆防爆电气检验站
    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安全仪器装备实验室
      重庆市煤矿安全装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
      煤炭工业重庆安全仪器检验站
    • 业务指南
      申办防爆证流程
      办理防爆证资料送审要求
      收费须知
      委托书下载
      常见问题
    • 防爆合格证查询
    • 产品介绍
    • 人才招聘

    行业资讯

    公司动态
    业界资讯

    联系方式

    网站首页 > 行业资讯 > 公司动态

    公司动态

    2013学年重庆检测中心党支部“山区助学”发放点滴

    感动员工 感动客户
    ——2013学年重庆检测中心党支部“山区助学”发放点滴
    (图/文:张雨      通讯员:黄显汤  张雨     审核人:徐三民)
     
     
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发放的全体人员
     
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茨坝小学的课堂
     
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茨坝小学的爱心午餐
     
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支部支助的两兄妹——廖明前和廖明洋
     
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通往茨坝小学的山路
     
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茨坝小学的课间
     
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专注的吹气球
     
    重庆安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
    签名接受支助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     
           重庆检测中心党支部“山区助学”活动从2012年就开始进行了,今年是持续的第二年。支部选择了彭水的茨坝小学,对其中两姐弟进行支助。在资助之初,支部通过重庆“绿叶义工”组织了解资助的相关内容,通过了解,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太多,他们的身世都很凄惨,家庭条件更是贫困,受教育的机会显得渺茫,我们到底能够为他们做什么呢?
     
          每个学年,“绿叶”都会到山区进行走访将支助学生的每学年费用交到孩子们的手里,都是征集义工自愿自费参与,2013年的9月为期三天的现场由我代表检测中心党支部参加了这次现场发放。
          
          9月25日一早,约定的7点集合,三辆车,十五个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,这次要进行的发放地点在酉阳和彭水,武陵山区。
    中午十二点半,到达了第一站酉阳。经过简单的午餐,再驱车2个小时,我们到达了发放的第一站,董河小学,一所中心校,设施相对比较完善。我们到的时候正好是下课时间,小朋友们看着我们这些陌生的来客,显得很羞涩,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流,但是很不好意思。因为每年都会来进行发放,董河小学的组织非常好,我们到的时候老师已经组织了受助的孩子及家长到了学校。发放很顺利,井然有序,很多孩子都是一直受助的对象,从他们脸上映出满是希望的神情让我为之一振。多么可爱的孩子啊,每个孩子都渴望能在学校上学,我们帮助到的孩子是幸运的,但是更多的,还有我们没能帮助到,没能发现的小朋友,他们又该如何呢?
     
          下一站,宜居乡小学。路上,当地人说,宜居是一个产茶叶的地方,和周围的乡镇比起来,农民的收入稍微要好一点,贫困的就是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家庭,在这个小学,我们资助的孩子几乎都是失去了父母,或者是父母致残的儿童。在这里,遇到了一个叫刘云江的孩子,他自幼便失去了父亲,母亲生下了他和哥哥,不堪家庭的重担离家出走,哥哥从懂事便出门打工,他和奶奶一直相依为命,今年,奶奶也去世了,除了远在辽宁的哥哥,在这个世界上他再也没有了亲人。虽然是在寄宿制的学校,但是周末还是要求学生回家,他回家的单面路程大约在3个小时,回家之后就是他一个人,很难想象,这是怎样的生活。像他这类孩子,大多内向,他们心里明白苦痛,可是却无力表达,甚至无力寻求帮助,更多的,他们得到的,是,同情。同情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利,但是没有办法,他人能为他们做的都很少,更多的需要来自孩子自身意识的改变,到底怎么样的教育,才能达到让他们自力更生,自强不息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结束了宜居乡的发放之后,第一天的主要目的已经达成,剩下的就是赶路。我们要连夜赶到位于彭水的连湖镇。经过接近五个小时的蜿蜒山路,终于抵达,第一天的发放结束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9月26日上午,对连湖小学和联合小学进行了“山区助学”资金发放。下午,分成两组,去“茨坝小学”和“石柱小学”分别发放,我被安排到茨坝小学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茨坝小学位于海拔接近2000米的高山上,烟草是他们唯一的经济作物。上山也只有唯一的一条石子公路,一边是路,另一边就是悬崖,这条路铺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,大的石头甚至有脸盆那么大,因为海拔太高,冬天结冰,会封路,所以每年的发放就只能在夏天进行。这条山路我粗略估计了一下,不到30公里,但是却开了整整两个多小时。到了茨坝小学,谭校长专门为我们做了一个好菜,胡萝卜炖排骨,对于他们来说一周只能吃一次肉,这周,他们就把吃肉的机会给了我们。吃饭的地方,就是老师们的办公桌上,这是一间铁片的房子,冬冷夏热的房子,下雨天还会漏雨。看到这一切,我拿着筷子的手就再也没有办法夹菜了。谭校长打趣说,“多吃一点,高山猪肉和蔬菜,完全没有污染”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茨坝小学的一所村小,全校有120多个学生,7个老师,加上学前班一共有7个班,每个年级一个班。校舍的外面看起来还是贴着白色的瓷砖,但是里面却是破烂的课桌,黑漆漆的墙壁,几个小朋友零星的坐在教室里面。耳边传来“铛铛”的远古下课铃声,才发现这铃声是由悬挂在二楼的一块布满黄锈的钢板发出来的,校长的妻子拿着铁棍站在旁边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我专注的看着操场上一个吹气球的孩子,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他不知道我在看他,倒是他身边的孩子们发现了我,远远的躲开,可是他,还是看着自己吹圆了的气球,然后放开,看着气球瘪下去,再吹,周而复始,这就是他的课间娱乐。
    另外几个孩子手拉手在操场上转圈,这应该叫“纯娱乐”吧。他们甚至没有一根可以很多人一起跳的皮筋绳,甚至没有一个手工做的鸡毽,他们什么都没有,只有一群孩子在操场上乱跑,这就是所谓的向往课间的自由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我们把所带的物资集中到类似茨坝小学这样的高山村小进行发放,我们能带给他们什么?我们的力量太小,可能只有几幅羽毛球拍,一些书籍、一些学习用品、一些衣物,像这样的村小很多,他们条件的改善太需要社会的关注,太需要更多人的力量。
    茨坝小学的条件如此艰苦,可是只有8个孩子得到资助,我问了“绿叶”,说是很多人放弃了继续资助,我想,要么在开始就不要选择资助,请资助者不要轻易的选择放弃,因为放弃就完全破碎了一个孩子的所有希望和期冀。曾经的得到,和现在的失去不是一个孩子的内心能够承受的悲哀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进行完了发放,老义工说,多呆一下吧,很难有机会来这样的学校。可是校长却匆匆忙忙的走了,因为他要上课,7个班7个老师,没人是空闲的。剩下孤零零的我们,站在操场上,原本准备的游戏也泡汤了,心情无比沉重,我们下山了。茨坝小学的见闻为第二天的发放画上句号。
     
    晚上七点,抵达彭水县城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第三天,一早就开始下大雨,因为是发放的最后一天,所有人要返回重庆,所以只安排了一所学校,龙潭小学。虽然只有一所学校,但是行程也一点不轻松,从彭水县城到龙潭需要两个半小时。依然是蜿蜒的山路,依然坐车被转得呕心,但是我们坚持到了。这所学校是为数不多的还不能寄宿的中心校,学生们都每天需要回家,路程不等。所幸的是,一栋三层的宿舍楼正在施工,学校好不容易从教委争取到的项目,一位老师在我旁边感叹,彭水的冬天会下雪,过段时间就会停工,孩子们这学期也住不进去了,只能等到明年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2010年1月,教育部表示要严格禁止聘用“代课教师”,于是一部分“代课教师”终于“转正”,但是更多人面临的是清退。清退之后,原本村里的学校因为没有了老师,只能关闭,村里的孩子只能选择到更远的乡镇中心校去读书。在山区,上学往返的时间在4、5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情,很多孩子愿意,但是很多家长却放弃了,过早的让他们走上外出打工的路。说到这里,我不得不要提到一个人,这个人叫郑书明,黔江蓬东乡一家水泥厂的过磅工人,我几年前的采访对象,靠着微薄的工资开了一家“爱心旅馆”,“爱心旅馆”接收的都是家住得远的山里孩子,免费在这里吃、住,这个旅馆到现在已经开了20多年,接收了超过100名学生。无法想象,郑书明是怎样坚持下来的,虽然我问过他,但是他能给我的回答就仅仅是“于心不忍”。所以我明白,其实无私奉献的人,很多,并且一直在我们身边。
     
          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发放,我仅仅看到的只是山区学校的一个缩影,我的力量很微弱,我们支部的力量也很微弱,但是我希望下一次再来的时候,带来的不仅仅只有对孩子个人的资助,或许下一次,我们支部能够帮一所学校换上新的课桌、修简易篮球场、买几张乒乓球桌……
     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    分享到:
    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4-07-29 00:24:09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    上一条:重庆中心开展消防演练  下一条:煤矿通信联络技术研讨会在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召开
    友情链接|站内搜索|网站地图

    备案号:渝ICP备14004538号

   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三村55号 / 邮编:400037

    电话:023-65239405 / Email:gjzj@vip.163.com